法院文化
退休法官风采---圆梦
2015-03-09 | 发布者: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 | 阅读数:2011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圆    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王 绍 和

窗外,黑色天幕缀着繁星,时不时的蛙呜让人不能安睡。展转侧眠中浮想联翩,想得最多的是与盛夏这个季节相关的往事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“文革”断了那个美好的梦

孩提时代,就有了朦朦胧胧的人生目标,憧憬着将来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,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去描绘祖国明天“最新最美”的画图。哪知十年浩劫,“革”文化的命。“以学为主”尚在耳际,顷刻间又演变为“以斗为纲”。学者“白专”,授者“反动学术权威”,白卷则成了“英雄”。人妖颠倒的年代,国家、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,学业被中断,儿时医学家、文学家、工程师的梦想与目标终成了泡影。

1969年春,本该上大学的年龄却下了乡,成了“知识”青年。当每天为那三几毛钱的工分值躬耕垅亩,辛苦劳作时,想读书、盼学习的梦始终未曾断过。但面对“广阔天地”找一张废报纸都困难的现实,求学显然只能是一种奢望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背着书包与儿子进学校续梦

招工来到铁路工厂后不久,有了“工农兵学员”这个“新生事物”。只不过百里挑一,尚需比“关系”、比“供献”,我辈自然望而却步。再后来,工厂有了“7·21工人大学”,尽管工厂“工大”的诞生有跟形势、装门面之嫌,但毕竟它在围绕“阶级斗争”这门“主课”之余,还是要学些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。我渴望成为其中一员,也曾在其教室窗下偷偷听过课,无奈不解馋。于是鼓足勇气找到领导,如同当年高玉宝般诉求:“我要读书!”领导以我是生产骨干为由称暂不考虑。看着工友们挎着书包,张口闭口“a、b、c、d”煞是羡慕。

文革浩劫之后,铁路法院恢复组建,急需一批干部,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。我因朴实肯干和好学上进,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,并以良好的人品和勤奋赢得了领导的器重与同事们的好评。但在看似得心应手的工作过程中,我感到了一种潜在的危机,那就是专业知识的极度匮乏。虽然好学上进弥补了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,但遇上较高层面的理论、遇上疑难案件的研究和讨论,就显得力不从心。一位让我永远感念敬重的老领导及时与我作了一次长谈。要我克服困难寻机参加高考,系统学习法学知识,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。谈话语重心长,没有领导惯有的居高临下,只有长辈与后辈的鼓励与期望。老领导还手书“有心人天不负,八百里秦川终属楚”条幅赠我。凝视着这深含哲理的古训,那始终留存于心底深处的读书圆梦奢求又一次被激起。

说归说,做归做,其实要圆这久远的梦谈何容易:首先,社会转型期也是案件高发期,工作压力使工学矛盾十分突出,业余学习更为艰难;其次,年龄偏大,文化基础差的现实客观存在,要以初中尚未毕业的水准迎接高考,困难可想而知。但梦始终就是一种动力。我没有理由退却,我要迎接挑战,我要圆我二十年前那个梦,否则,再美妙的梦也永远变不成美好的现实!为购得一套“青年自学丛书”,三伏天我在“火炉”重庆啃着大饼排队四小时;我与中学母校老师联络,渴望指点;我不顾别人异样的目光,背着书包与幼小的儿子踏进同一所校门补习文化;为弄清前后鼻韵母的联系与区别,我不耻下问求教于邻家小孩;为增强记忆,我把一些定理、公式制成小卡片随身携带,不时翻阅,上厕所也在默默用功;为多学知识,我摒弃了诸多爱好,牺牲了若干休息时间;早上上班前翻翻书,晚上十二点前没有熄过灯,礼拜天学习更是排得满满的;渴了一碗凉开水,饿了两片饼干,热了水管下冲冲头,冷了起身跺跺脚……为了圆梦,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。三个多月的起早贪黑,让我对“学海无涯苦作舟”之“苦”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
天道酬勤。辛苦没有白费,苦换来了甘甜。同批十余人参考,我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一所法律业余大学录取。三年中,尽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,我利用工余时间去攻克一个个拦路虎。我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,凭着“挤”、“钻”、“啃”的韧劲,全身心地投入到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。当手捧鲜红的法律专科毕业证书并代表学员讲话时,我眼眶湿润,结结巴巴蹦出“二十年前的梦……”竟语塞了。

专业知识的学习,丰富了理论基础并学以致用,又反过来很好的指导工作实践。我的工作更显得心应手,多篇有一定见地的论文先后被省级以上专业刊物采用。我的德、能、勤、绩得到了同事们的尊重和组织的认可,不久,就在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中走上了新的岗位。

1994年,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后的又一个十年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,法制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,一些新领域中的现实问题也亟待人们去研究。我深感原来所积累的知识与素养,无论广度深度都存在明显差距,进而萌生了参加自学本科段的打算,然而却引来了一番议论。支持者有之,更多的则是不解,连一贯主张并支持儿女学习文化知识的老母也打趣规劝:“庙修好了,和尚也老了。”我理解诸多人的好意,也知晓“奔本”路途的艰辛,但我渴求知识的储备、积累与更新,想让自己的人生在“梦圆”之后再为充实一些。

激情终归替代不了现实。学习过程中,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:不惑之龄记忆较之第一次参加高考时明显减退,记不住还理不清;好不容易理点头绪出来,次日温习就成“一锅粥”;“张三”的主张与“李四”的观点张冠李戴;“大陆法系”的理论与“英美法系”的学说相混淆……我低估了因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心理到生理的巨大变化。那一刻,确有些后悔当初的“冲动”。我几天未翻书,陷入了长考之中……少时中断学业的一幕,像电影慢镜头般在我眼前不断地重复叠印……最终,强烈的求知欲战胜了另一个我。在攀登学习高峰的进程中,哪能做不战而退的逃兵?我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工余,改进学习方法;更加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;坚持“笨鸟先飞”以勤补拙;吃住在单位,数过家门而不入。如此这般,果然有了回报,考分看涨,一次报两门三门甚至四门也居然能顺利通过。唯有《中国法律思想史》那门课硬是把人给“烤糊”了。该功课系本科生必修课,历史跨度从奴隶社会到辛亥革命,内容涵盖夏、商、周、春秋、战国至孙中山不同阶级、阶层、社会集团、学派、近代有名有姓二百多个代表人物的法律主张和观点。这些主张和观点不尽相同却又相互联系,有继承,有发展,却又自成体系。要清晰准确地记住这些尚带“之乎者也”的主张及分辨出其中异同,对四十出头的我来说不可谓不难,虽倾注全力,也因未能真正弄清其要领而难考合格。

有道是: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,成功永远眷念乐于吃苦和奉献的人。我屡败屡战,仍就锲而不舍,正是这种执着支撑着我终于攻克难关。1998年6月24日——我清楚地记住这一天,我获得了大学本科自考文凭。四年,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,没有假日,没有节日,多少个不眠之夜,那盏破旧的台灯作证,那多少根凭添的白发和自制的千张资料卡片作证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 养 心  德 润 身

不久,《法官法》关于法官任职条件作了重大修改,其中“法官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”被列在法官任职条件的显要位置。我先行取得了合格证,当然十分高兴,更重要的是心灵得到了文化的滋润,素养得以提升,人文意识得到强化,眼界和胸襟得以开阔,思维与思辨得以开发,知识与业务双丰收,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同提高,顺利晋升为高级法官,为打击犯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奉献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圆  梦,吃水不忘挖井人

人生有梦心不老,圆梦之日感恩深。四十多年前中断学业让我刻骨铭心,二十五年前踏入考场使我终生难忘。如今我已退出一线工作岗位,但两次参加高考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,锤炼了我的学力,并由此养成了我终生学习的习惯,以书为友,以书会友,乐在其中,且自感欣慰的是向来抱朴怀素,自尊自律,以敬畏之心和赤子之情秉公执法,不曾稍敢玷污和亵渎“人民法官”之称号……

水自源头树自根,吃水不忘挖井人。如果没有三十二年前惊天动地的“十月春雷”,或许我们还在黑暗专制的水深火热中煎熬;如果没有三十年前改天换地的拨乱反正、改革开放,没有邓小平的高瞻远瞩,也就没有我们那一代人的新生。真诚感谢邓公超人的胆识和英明果敢决策;衷心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天应地与时俱进的路线和大政方针——这是千百万当年圆梦者的肺腑之言啊!

 

二0 0九年 春节于攀枝花·米易

 

(此文分别被《西昌文史》第20辑《西昌月》杂志2010第3期采用)

 

【编辑:张莉】

地址:成都市天府新区湖畔路西段123号   邮政编码:610000  联系电话:028-81255631 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