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院文化
退休法官风采---赏石掌故与趣闻趣事
2015-03-09 | 发布者: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 | 阅读数:1334

赏 石 掌 故 与 趣 闻 趣 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王 绍 和

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石头的传说,不少名人学士与石结下不解之缘,其如痴如醉的恋石情结,往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,今信手拈来以飨石友。

相传有人类不久,天突然蹋一大洞,善良女娲神见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中,便用三万多块五色美石烧炼成一巨大顽石终将坍塌之天补好,人们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。没想中国最古老的传说《女娲补天》竟和石头相联系。西方人却始终对国这一想象不可理喻:苍天怎会塌去一洞?石头竟也能作修补苍穹之材

数百年前一部神话小说,让一只顽猴名扬四海。它蔑视权贵除尽妖魔,保护唐僧西天取回真经。这猴却原来也是山中一仙石,受日月精华通体灵气,故而孕育仙胎,仙石其后爆裂,悟空由此而生。不想,猴竟又与石扯上了关系。

战国时期,秦王得知赵王获“和氏璧”,垂涎三尺,即差人赴赵商议。得知宝玉纯白无瑕,无愧稀世之宝即答应以十五座城池换之。人们熟知的成语“价值连城”、“完璧归赵”就这样因石头典故而派生。

说古代名人与石,不得不提“米芾”。米芾好石,到了醉痴颠狂之态,故民间有“石痴”、“米颠”之戏称。记得因喜好书画,上初中时即对“宋四家”米芾老先生能诗文,擅书画略晓之一二,入石界数年方才知晓老先生不仅在书画界名声大,石界也极富传奇。传米芾整日醉心于赏石,某日见一石,形奇特,大喜,即伏首大拜,口中亦念念有词:“石兄,受我一拜。”此后,又莫名其妙称其为“石丈”。如此玩石影响了米芾仕途,故其一生只能以“三加勋,服五品”而终,但其“瘦、皱、漏、透”四字相石法仍对今人赏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

古人玩石趣闻多多,今人玩石趣事未必就少。

在了解石文化深邃渊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,中国古代与赏石有关的故事不少,但赏石见诸文字之诗句并不多,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所作《谢嘉州处士王朴赠文石》,仅是被今人常常提及的特例之一。常被提及之因就在于这短短的四句七言二十八字诗文,竟引多路赏石方家喋喋不休争论,时至今日仍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成了石界近年来一桩剪不断理还乱的公案。“黄文”版本甚多,其题目就大相径庭,其中一曰《泸州知州王献可赠石》。石之“户籍”究竟何处?嘉州还是泸州?赠石人为哪“王”?诗文中“至乐江”还是“至乐山”?一方谓 “篡改”,另一方称“调包”,舌枪唇剑,互不相让,吵得云里雾里,争得不亦乐乎,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。其实,争论亦非坏事,至少表明人们对石文化人文底蕴的发掘、传承和创新的关注。

鲁迅先生称《红楼梦》“经学家看见《易》,道学家看见淫,才子看见缠绵,革命家看见排满,流言家看见……”三十多年前看《红楼梦》时真到没想那么多,仅为宝、黛二人凄美真挚的爱情扼腕动容,现却喜欢目不转睛盯住宝玉颈上那块“灵通宝玉”。我甚至发现两个不同版本的连续剧,“灵通宝玉”无论在外形和色泽上都有了较大差异。大凡玩石人都不会忽略这一细节。其实,《红楼梦》原本就叫《石头记》,关注“石”而忘其它大概也是玩石人之通病。

一企业家数年打造一精美园林,聘专家评“星日,专家曰:园林院亭、楼阁,水、草、木,硬软件皆达标,且品位相当,但唯缺一气势之石。企业家突悟“园无石不秀”。于是动大手笔:耗时三载,数度游走区乡政府,几经出没“两代皇帝未能挖走奇石”的乡村,找人脉、通关系,游说、安抚、补偿,竭尽所能,并前所未有动用部队运导弹工具,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耗资八百余万将这枚百吨“镇园之宝”象迎娶新娘似的请进了园林。企业家之举似令人不可思议,但正是凭着这种执着和对石的热爱,“八百里秦川终属楚”,实现了他人不敢想不敢做之事。

“耗时三载”与“八百余万”,这两组数字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。面对心仪之石有石友则另辟蹊径,“旱”路不通走“水”路,至诚至心,得来似也全不费工夫。话说我协会一资深藏石家,偶听他人闲聊某处有一形、质、色俱佳的“梅花玉”石,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当即驱车从宜宾赶往重庆长寿,几经周折,终于见“她”:外形极美,凹凸有致的大小斑点似倚干而生的梅朵,又若挂于苍穹之星星,更为奇特的是此石全身呈少见的浅紫色,整个石头比石友们描述的还要靓丽。买家捧石在手一见钟情,卖家则以“精品难得”、“寻石艰辛”要价万余元之巨。依石之品位似也物有所值,但买家总还是想把价位往下挪挪。近两小时的反复游说卖家方才应可价格降至万元,斩钉截铁称是“一口价”。双方最终未能成交。不曾想,怏怏不快归来的藏石家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,终日夜不能寐。一日,索性起而坐之向石主发去一则短信,十余天后又捎上一小袋本地茶叶直奔长寿而去。当石主读到那则情真意切百余字的“短信”,并见到风尘仆仆一脸疲惫的藏家,竟真诚、动情地说:“我为你的执着动容,此石只配你这样儒雅、真正懂石,以情爱石的人所有,执于你手也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!”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藏石家终“抱得美人归”,而耗资仅为原价三分之一。爱石之人或许都有这样的故事,正是这样的故事才使人感受到赏石怡情,玩石养性,才使得近年来玩石队伍呈几何级数的递增。数年的玩味也让鄙人对此体味深切,故而尽管花甲之龄依旧徜徉在山山水水中乐此不疲。

一多年哥们,数年前调省城高就。一次飞湖南公干,在张家界旅游景点见一石图案奇特,非马非驴,当即与摊主讨价,二张“老人头”拿下后立马告我,该石如何“栩栩如生”,如何如何“来得早不如来得巧”,话筒那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。哥们称知我好石,故专为我买,并言“好马得好鞍,好石得好主”,我连忙致谢。其后数天,将拥有好石的亢奋之情一直缠绕于心,可不免又犯疑:“非马非驴”,那是个什么东西?果然不幸言中,真不是个“东西”!一周后这哥们一头是汗抱石而至,我再次真诚道谢,不为别的,单就携这“疙瘩”千里迢迢飞来飞去,足以见得我这哥们一片真情盛意。再联想奇特的“非马非驴”画面,更感精贵,怕有所闪失,于是担心而又冒昧问上一句:不会买着假的吧?听此言,哥们憨憨地咧嘴笑了。这哥们是个实在人,四十多年的友情如同手足。当人尚还沉浸在得“精品”的喜悦中,二十米开外地摊上同一娘胎的“孪生兄弟”惊得其目瞪口呆,只得暗暗道来:遭也!遭也!此石至今仍立于家中石架不曾弃之,主因这乃友情的见证;其次它确实“精道”:石形饱满,图案置于黄金分割线,流线型马身,精致马脸,一对弯弓似的驴耳,四蹄翻腾,气宇轩昂,一付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之势。虽不天然,也算“工艺品”;其三,立此存照,警种长鸣。跌个筋斗买个明白,也不枉交一番“学费”。说来奇怪,有人端详这“歪货”后依然曰:好石,好石。真让人哭笑不得。

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,“交学费”则为必然。名家被“忽悠”早有传闻;协会大师级人物也曾亲诉有过趁夜深人静背“渣渣石”下楼倾倒的故事。一块假石似也无伤大雅,“倒石”也算是一个认知过程。米芾能“走眼”,大师可以被“忽悠”,初来乍到的我辈为何非要苛求自己?

因“假”上当不可怕,辩证的看,“交学费”其实也是长眼、增智。倒是另一种愈来愈甚之“假”当引起重视,否则危害大矣。当年“月亮湾”石展举全州石友之力,蒙协会精英全身心策划非常成功。据说该石展创多个全国石界之最,无奈某些“专家”不懂装懂,想当然行事,导致一段令人啼笑皆非插曲的发生,让凉山石友至今耿耿于怀。某石,形佳、质坚、意韵美,水洗度高,线条流畅舒展,外形似拍岸巨浪,故石主人取名曰《浪》。石展期《浪》前总有观者驻足,或沉思或感慨,拍照合影,啧啧声一片。某石友鉴评:“睹石感慨万千,壮观、震撼!这是我中华精神之图腾,是我民族意志之力源!我那一丝‘皮袍下之小’,那一丁点儿杂念,在排山倒海中荡然……”这样一方观者看好行家举荐之精品,竟然在“鉴评专家”一句“该石系人为打造”而与金银奖失之交臂。坦率讲,一枚石的评价或许见仁见智,但专家不可无视民意,更不可信口雌黄,否认十数人见证该石从发掘到竭尽九牛之力搬入宅中这一基本事实,何来“打造”之说呢?看来,别迷信“专家”,或许“哥只是个传说”!

学术界之假被方舟子先生搅得风生水起,石界难道一方净士?非也!君不见,有人以满足市场为由为所欲为对石“改造”;一些所谓专家、学者打着“科普”旗号似是而非“忽悠”;凭着生吞活剥石界名流只言片语就可“传道授业”;囤积三五筐石块就敢宣称石界“大哥”、“一姐”;不读书、不看报,东拼西凑几篇不知所云之文就变“赏石家”;拉关系、走后门,展会上混个脸熟堂而皇之就成“鉴评师”;动辄以“家”以“师”头衔南上北下,下车伊始哇啦哇喇,这样的“师”和“家”不仅误人子弟,还可能对赏石事业的发展带来危害。回想入道之初,总幻想早得“真经”,练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尔后杀向河滩一锄头挖个“金娃娃”回来。觅石赏石数载终醒悟,精品佳石的获取决非一朝一夕之功,石文化素养的提高,必须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,并为此锲而不舍,刻苦为之方能成就事业。

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。痴迷,其实就是一种执着精神的直观反映。一个人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不去全力追求,痴心为之,而是浮光掠影,浅尝辄止,注定难有大成就,或许这就是“米芾拜石”等趣闻趣事折射出的启示。

 

二○一一年二月十九日于西昌

 

(此文刊于《攀西奇石》第7期第4版)

 

     

 

 

 

【编辑:张莉】

地址:成都市天府新区湖畔路西段123号   邮政编码:610000  联系电话:028-81255631 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