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片熊猫秘境,高山与峡谷毗连,清泉与激流交汇,在大熊猫的“伞护”下,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国家公园内徐徐展开;
这是一条英雄的铁路,高铁的血脉串联起成都平原与大凉山脉,复兴号穿行于川滇之间,蜀道变坦途,大凉山480万人民奔向了动车新时代……
2021年5月,根据组织安排,我来到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挂职锻炼。当时的二院正值转型改革攻坚期,我仍记得当时内心的忐忑:有别于传统法院的工作怎么推进?我该如何融入?我能做些什么?
时光转瞬即逝,2年的挂职结束后,我对青山绿水、对铁道纵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于道各努力,千里自同风,有别于地方法院工作模式的铁路法院和专业法庭,让我的这段宝贵时光更充满挑战,立足于改革浪潮,扛起了发展大旗,也在守护好景国色与西南“动脉”中得到了成长与锻炼。
我到成铁二院主要是负责宣传文化工作。初到之时,法院情况与我想象中出入甚大,工作开展并不乐观。成铁二院前身是西昌铁路运输法院,2020年7月,法院从西昌市马道镇整体搬迁至成都,绝大部分干警过上了异地分居生活;2021年4月,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成立,又有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干警汇集于此。新人新貌,转型改革,从传统涉铁案件到环资审判,专业方向需要精进,干警之间需要磨合,法院整体工作需要重新统筹推进。
法庭集中管辖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内一审环境资源刑事、民事、行政案件,以及相关恢复性司法执行案件,涉全省 7 个市(州)20 个县(市、区)行政区划。点多面广,路远地偏,最远的九寨沟县光单边路程就是7个小时,可以说是全省辖区最大的一个基层法院了。到异地开一次庭,合议庭、法警、工作人员加起来将近10人,联系场地、调试设备、开庭审理、后勤保障,桩桩件件都不轻松。
转型难,管辖宽,人员各地而来。这是当时面临的工作现状。
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对成铁二院来说,这是在“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”的改革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,而我的挂职生涯也是这样开启的。一方面抓阵地建设,制定宣传文化工作规划,抓好“一网两微一平台”建设,强化宣传工作全院“一盘棋”意识,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宣传文化格局;另一方面抓工作主线,坚持宣传工作与环资改革融合推进,生动讲述“成铁二院”故事,形成品牌化、典型化、精品化效应。
青川县唐家河
去年5月19日,在距离成都300公里外的广元市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游客中心,这是我们首次将巡回法庭开进大熊猫国家公园,当地村干部、管理处工作人员、周边村民及游客旁听庭审。中午庭审结束后,为第一时间将稿件发出,我跟同事在车上开始工作。
那时从镇上出发到青川县还未通高速,短短70公里的蜿蜒山路,弯多路窄,大车也多。初夏的唐家河,郁郁葱葱,流水潺潺,然而在山路上穿行的我们,却无暇欣赏美景。将近2个小时的山路,我们一边克服行车时看电脑的眼花,一边还要谨防急转弯手上的电脑被“甩出去”。当天下午,我们顺利完成改稿选图校对发布的工作,一篇《走!去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庭!》被各大媒体转载。
“走出去全是办法”。从省法院到成铁二院,在审判法庭里,在山林田野间,在江河湖水畔,在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辖区里,我学到了无惧山高、不畏路远的奋斗精神。
山花烂漫 哪惧云雾深
小时候,我家附近是粮站,里面有好几棵参天大树,日暮黄昏时分,树上叽叽喳喳好不热闹。后来粮站改建,这几棵大树被砍倒时,万雀振翅、四散逃窜的场景给幼时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“一棵树倒下了,小鸟没有了家;更多的树倒下了,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将失去家园。”这是在绵阳市北川县永昌镇一次巡回庭审后,国家公园北川管理总站的老师开展自然教育时讲到的,迅速勾起了我童年关于大树的回忆。
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。”这是东坡先生在《前赤壁赋》一文中表达积极旷达的心境,这也是我数次穿行在大美山水中的感受。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绝非不是单纯地圈起来,而是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青山巍巍,绿水迢迢,我们法院除了审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?
在案件办理中,很多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的案例,有砍树造房子的,有做陷阱防止动物啃庄稼的,有下河捕鱼电鱼的,都是以前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。为了源头上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,除了将巡回审判开进村社,我们带着法庭吉祥物“融宝”“欣宝”走进当地,开始一场场自然司法教育。
而我,也第一次站上这样的舞台,讲案例、讲故事、讲法条、讲后果,从一开始紧张地看“小抄”,到现在张口就来,成长肉眼可见。如今,我们的自然司法教育越来越成熟,文创产品也日趋丰富,在乡村社区、课堂教室,甚至还有自然博物馆,希望能把绿色环保的意识,播撒进更多人的心间。
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司法保护从来就不是一家法院的工作,“1+20”司法联席会议的召开,让我们与大熊猫公园管理局、与辖区20家法院、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系更加紧密。我在青川唐家河感受生物多样性,在荥经龙苍沟探访“园地共建”,在都江堰虹口见识旅游与保护齐头并进……我经常会有一种错觉,我也是在20家法院工作,大家一起集思广益、协作配合,共同在为守护这片山水努力着。
“独木不成林”。跨行政区域的集中管辖,绝非单打独斗,入山问樵,入水问渔,大道同心,美美与共,我学到了同心合力、干在一起的协同精神。
铁道纵横 以法护卫前
曾经我对铁路法院非常陌生,从未深入了解过涉铁的案件。来二院之后,才发现铁路的案件类型也挺丰富。有偷盗铁路设备的,有涉铁修建合同纠纷的,有横穿铁路被撞的,有利用火车贩毒的……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却是独属于大凉山的“慢火车”。
2022年12月26日,新成昆铁路全线营运,动车贯通凉山全境,千里凉山正式迈入动车时代。已经在大凉山的崇山峻岭当中运行了五十多年,平均时速只有三十多公里的绿皮“慢火车”,还在持续运行下去。时至今日5633/5634次列车依然穿行在普雄与攀枝花南间,376公里的路程,沿途近30个站点,逢站必停,最低票价2元,从1970年运行至今从未变过。公益慢火车不仅解决了山区各族群众的“出行难”问题,更拉来了希望。孩子们上学,村民们买卖,人员外出务工,“小慢车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慢火车普法
暮春四月,我跟随二院的法官们,踏上了“小慢车”。正逢在西昌市区读书的孩子们返程,一路上,我们给孩子们做普法宣讲,讲贴近生活的民法典、讲大山的环保、讲爱路护路,甚至聊上了学习梦想。时光短暂,从西昌到喜德的车程很快结束,这趟法治之旅也接近尾声,但它带给我的感动却有很多。“小慢车”不仅仅是孩子们求学的“校车”,更重要的是,它打开了一个看向世界的窗口,让他们拥有与外界沟通、交流的机会,让大山里的下一代,从教育上,或者更准确地说——从观念上改变贫穷。
“小慢车”晃晃悠悠,哐当简朴,也让我恍惚间有了一丝歌词中唱到的“从前的日色变得慢,车、马、邮件都慢”感受。怀着激动在闷热拥挤嘈杂纷乱颠簸中翻山越岭,从前慢,人们会在站台车门前送别,在火车启动前后那一点点时间,握着手一遍遍道别,然后在火车鸣笛声中,直到影子看不到。而在如今高铁时代,守护这份独属的“从前慢”,成铁二院人也在努力着。
“群众利益无小事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。“复兴号”绿巨人与“彝乡情”小慢车穿梭在大凉山腹地,一边展现中国速度,一边传递中国温度,进行着新老成昆铁路的传承与发展,我学到了人民至上、以人为本的为民精神。
说来也巧,来时正遇上最高法院与央视在二院开展“中国法庭”全媒体直播活动,当时新环境、新岗位,慌慌张张;挂职期满前最后一项工作,也是与央视开展庭审直播,统筹能力和工作方式已有质的提升,6.5环境日当天节目顺利播出,算是为自己的挂职画上一个圆满句号。
6月6日,中国法院“二十四节气”之芒种篇,聚焦成铁二院。正如我在文案中写道:芒种已至,是收获,也是蓄势。两年的挂职时光,在“芒”与“种”之间,在收获与耕耘之间,见天地、见众生、见自己,而我也将回到原位,奔赴下一场山海。
山水渡我琉璃心,赠君沧海与月明。此行山高水长,那就预祝我们,一帆风顺,未来可期!
文字:黄兰